中国健康观察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膈下脓肿 治疗膈下脓肿的方法和技巧有哪些

时间:2018-04-04 18:21:29  阅读:2884+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郑爽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往往会有许多人患上膈下脓肿的。那当患上膈下脓肿的时候,患者会出现哪些呢?膈下脓肿的治疗方法又有哪些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一一介绍一下。想知道的朋友就来看一下吧。

  膈下脓肿的症状

  对于很对人来说,膈下脓肿的一种陌生的疾病,所以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患上膈下脓肿的时候有什么症状。因此,小编这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1.全身症状

  发热,初为弛张热,脓肿形成以后持续高热,也可为中等程度的持续发热,脉率增快,舌苔厚腻,逐渐出现乏力,贫血,衰弱,盗汗,厌食,消瘦,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

  2.局部症状

  脓肿部位可有持续钝痛,疼痛常位于近中线的肋缘下或剑突下,深呼吸时加重,脓肿位于肝下靠后方可有肾区痛,有时可牵涉到肩,颈部,脓肿刺激膈肌可引起呃逆,膈下感染可通过淋巴系统引起胸膜,肺反应,出现胸腔积液,咳嗽,胸痛,脓肿穿破到胸腔发生脓胸,近年由于大量应用抗生素,局部症状多不典型,严重时出现局部皮肤凹陷性水肿,皮肤温度升高,患侧胸部下方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右膈下脓肿可使肝浊音界扩大,有10%~25%的脓腔内含有气体。

  膈下脓肿检查

  相信大家都知道,当我们患上疾病的时候肯定要到医院进行检查的。那患上膈下脓肿的时候,应该怎么检查呢?

  1.白细胞计数与分类计数

  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核左移。

  2.细菌学培养

  (1)血培养

  全身中毒症状严重者抽血做细菌学培养,少数可有阳性。

  (2)脓液培养

  行诊断性穿刺时,若抽出液为脓液,应行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以指导临床抗生素的使用。

  3.红细胞和血红蛋白

  老年人持续发烧血红蛋白可有轻度降低。

  膈下脓肿的治疗

  以上我们也是知道了膈下脓肿的症状与检查。那膈下脓肿应该怎么治疗呢?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吧。

  1.经皮穿刺插管引流术

  该手术创伤小,可在局部麻醉下施行,一般不会污染腹腔,引流效果较好。

  (1)适应证

  与体壁贴近的、局限的单房脓肿。穿刺插管须由外科医师和超声医师或放射科医师配合进行,如穿刺失败或发生并发症,便于及时手术治疗。

  2.切开引流术

  脓腔较大或穿刺引流无效者,应尽早手术切开引流。术前应常规进行B超检查,或通过CT来确定脓肿的位置。根据脓肿所在的位置来选择适当的切口。原则上切口愈接近脓肿引流愈好。

  (1)手术路径

  ①经前腹壁途径

  右或左侧肋缘下切口,进腹。是常用的手术切口,右侧膈下脓肿,常用右侧肋缘下切口。

  ②经后腰部切口

  适合于左膈下位置靠后的脓肿。

  什么是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说起这种物质,很多人都不知道这对人有什么作用。其实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在人体内是起到新陈代谢的作用,对身体来说是很重要的一种酶。那么如果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呢,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要怎样治疗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一种参与人体蛋白质新陈代谢的酶(相当于工业生产中的催化剂),起加快体内蛋白质氨基酸在体内转化的作用,它广泛存在于人体各种组织.器官.肌肉.骨骼中,以肝脏细胞的细胞浆中最多,血清中ALT的正常含量参考值是为男性9---51U/L,女性8---41U/L(各医院的测试方法不同,参考值不完全相同)。 当人体内各组织器官活动或病变时,就会把其中的ALT释放到血液中,使血清ALT含量增加。例如,肝脏发炎时,转氨酶就会从肝细胞释放到血液中,肝脏有病,血清转氨酶一定增高,当肝细胞千分之一有炎症时,血清转氨酶含量就会增高一倍以上,因此,血清转氨酶数量是肝脏病变程度的重要指标。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表现症状

  当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时会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黄疸、肝区疼痛等症状,这些症状都会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时表现出来。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高的症状并不一定是肝炎引起的,应及时确定谷丙转氨酶高的原因,建议检查乙肝两对半明确是否有乙肝病毒感染,如果症状重,做对症治疗。

  胆道疾病

  症状为发热、恶心、呕吐、腹痛、黄疸,临床上检查还可能伴随血胆红素升高。

  心脏疾病

  症状为胸闷、气短、浮肿、心悸,临床上检查伴有谷草转氨酶升高。

  肝脏疾病

  症状为低热、乏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失眠多梦、腹痛腹泻、肝区不适等。

  偏高成因

  由于人体各组织器官中都含有转氨酶,所以血清转氨酶增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肝病专家介绍,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增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病理性增高

  肝病(肝炎,肝坏死,脂肪肝,肝癌等),心肌炎,肾炎,肺炎,肺结核,败血症,脑炎,脑膜炎,肌肉发炎,伤寒,疟疾,胆囊炎,胆结石,胆管梗阻,感冒,流感,麻疹,血吸虫病,红斑狼疮,甲亢,糖尿病,心力衰竭,风湿病,消化道疾病,尿毒症,骨骼疾病等都能使ALT增高。

  2、滥用保健品和补品

  很多保健品和补品都能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增高。

  3、中毒性增高

  酒精中毒,农药中毒,铅.汞等重金属中毒,等各种急慢性中毒都能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增高。

  4、生理性增高

  怀孕,劳累,运动,情绪恶化,心理压力大,内分泌失调,心.肝.脑供血不足都能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增高。

  5、药物性增高

  眼下已经发现100多种药物能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增高,精神病药物(氯丙嗪等),抗结核药物(利福平等),消炎抗菌药物(四环素,庆大霉素,氯霉素,等)避孕药还有一些中药都能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增高。

  6、采血时间不合适

  在劳累后,运动后,喝酒后,情绪激动后采血化验,都能造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增高。所以患者在采血检验ALT时一定避开这些时间。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增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单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指标增高,不能认为就是肝炎,必须结合其它各项检验指标来综合症断。

  偏高危害

  (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会导致肝细胞不断损伤,使病情恶化。

  (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导致肝脏代谢能力下降。肝脏代谢能力下降时,肝脏便要超负荷运作,不利于肝脏的恢复,甚至加剧肝脏损伤。

  (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导致肝脏解毒功能下降。毒素不能及时排除肝脏,增加肝脏负荷,破坏肝脏。

  治疗原则

  当下,各种保肝降酶药物种类繁多,而真正有效的保肝降酶药物却为数不多,在治疗过程中千万不可滥用,必须真正找到引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的原因,针对这个原因治疗,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患者在治疗和用药过程中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选择正确、有效的保肝降酶药物

  治疗各种病因引起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有效的药物主要是中药及其有效成分提取物,一般选择含有五味子丙素、甘草酸、齐墩果酸、水飞蓟素等化学成分的药物。六味五灵片是由五味子、甘草、连翘等药物组成,具有益肝滋肾、解毒祛湿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各种慢性肝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增高者,是新一代的保肝降酶治疗药,当下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只要患者正确使用以上降酶药物,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都可得到有效控制,而且降酶治疗效果持久稳定。

  疗程一定要保证

  当降酶药物使谷丙转氨酶恢复正常后,应逐渐减少降酶药物的用量,切忌突然停药。使用降酶药物的疗程应在1年以上,即便是肝功复常也要维持在最低水平的巩固治疗。例如,使用静脉点滴甘利欣降酶,肝功正常后,可将每日输液改为隔日输液,之后隔两日输一次;如果改用口服降酶药物替代时,最好选用强效药物如六味五灵片等,顺利通过输液改为口服的交接转换。

  (2)操作方法

  在局麻或硬膜外麻醉下切开腹壁各层至腹膜,穿刺确定脓肿的部位,在吸出脓的部位进入脓腔,可用手指或钝器插入,吸净脓液后,用低压灌洗,放置多孔引流管或双套管并用负压吸引。术后换药并冲洗。

  (3)注意问题

  ①脓肿周围一般都有粘连,分离时切忌分破粘连,以免脓液流入腹腔造成扩散。

  ②切开脓肿壁时勿损伤腹内器官。

  ③膈下脓肿多数偏后方,前腹壁路径虽较安全,但易引流不畅,加用负压袋吸引可弥补其不足。

  3.抗生素治疗

  (1)用药原则

  早期治疗可根据经验用药,待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出来后再调整;抗厌氧菌与抗需氧菌抗生素联合用药;经静脉途径给药,至病人体温及外周血白细胞正常时为止。

  (2)常用抗生素

  氨基苷类对脓肿中最常见的肠杆菌高度有效;氨曲南(aztreonam)、亚胺培南(亚胺硫霉素)(imipenem)、α-羧基噻吩青霉素、克拉维酸(clavulanic acid)及喹诺酮类,或第2、3代头孢菌素,均可覆盖革兰阴性杆菌;抗厌氧菌常用甲硝唑和克林霉素(氯林可霉素),两者效用相似,但前者价廉,国内应用更广泛;亚胺培南(亚胺硫霉素)、α-羧基噻吩青霉素等兼有抗需氧与抗厌氧菌的作用,有时可单独使用。对于少数有肠球菌存在证据者,常规加用氨苄西林。

  膈下脓肿预防

  1.腹膜炎病人宜采取半坐位,避免腹腔内渗出液上流。

  2.术后选用有效抗生素。

  3.腹部手术关腹前,应充分吸净腹腔渗出液,脓液及生理盐水冲洗液。

  4.腹腔内如遗有创面或疑有吻合口漏时,应放置引流管,麻醉恢复后尽早取半坐位。

  结语: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有关于膈下脓肿的一些症状以及膈下脓肿应该怎么治疗的一些方法。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对此也是有所了解了。因此,当患上膈下脓肿的时候,要记得及时进行治疗才行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