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健康观察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麻风病症状 这些具体表现就是麻风

时间:2018-04-06 19:36:18  阅读:4900+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巫迪文

  说起麻风病,这是很多人都听说过的疾病,麻风病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疾病,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很有可能会把疾病传染给身边的朋友。那么你知道麻风病症状表现是什么吗,麻风病的发病原因是什么呢,治疗麻风病的方法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下面的内容吧。

  麻风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病变在皮肤和周围神经。临床表现为麻木性皮肤损害,神经粗大,严重者甚至肢端残废。本病在世界上流行甚广,我国则流行于广东、广西、四川、云南以及青海等省、自治区。

  麻风病曾经引起过很大的恐慌,而近年来麻风来已经有了很好地控制,而且针对于麻风的研究也日益深入,下面我们来看看麻风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临床表现

  麻风杆菌侵入机体后,一般认为潜伏期平均为2~5年,短者数月,长者超过十年。在典型症状开始之前,有的往往有全身不适,肌肉和关节酸痛,四肢感觉异常等全身前躯症状。

  免疫力较强者,向结核样型麻风一端发展,免疫力低下或缺陷者,向瘤型一端发展。现根据五级分类法,对各型麻风症状特点分述。

  1.结核样型麻风

  本型病人的免疫力较强,麻风杆菌被局限于皮肤和神经。皮肤损害有斑疹和斑块,数目常一、二块,边缘整齐、清楚、有浅感觉障碍,分布不对称,损害处毳毛脱落,为很重要的特征。斑疹颜色有浅色和淡红色,表面常无鳞屑。斑块的颜色常为暗红色,轮廓清楚,损害的附近可摸到粗大的皮神经。有时损害附近的淋巴结也变大。头发,眉毛一般不脱落好发于四肢、面部、臀部,除头皮,腹股沟,腋窝外,其他部位均可出现。

  2.界线类偏结核样型麻风

  本型发生与结核样型相似,为斑疹和斑块,颜色淡红、紫红或褐黄,部分边界整齐清楚,有的斑块中央出现“空白区”或“打洞区”,形成内外边缘都清楚的环状损害,洞区以内的皮肤似乎正常。损害表面大多光滑,有的上附少许鳞屑。

  损害数目多发,大小不一,有的散在,以躯干、四肢、面部为多,分布较广泛,但不对称。除面部外,一般皮损浅感觉障碍明显,但较TT轻而稍迟。除非局部有皮损,头发、眉睫一般不脱落。神经受累粗大而不对称,不如TT粗硬而不规则。黏膜、淋巴结、睾丸、眼及内脏受累较少而轻。

  3.中间界线类麻风

  本型皮损的特点为多形性和多色性。疹型有斑疹、斑块、浸润等。颜色有葡萄酒色、枯黄色、棕黄色、红色、棕褐色等。有时在一块皮损上呈现两种颜色。边缘部分清楚,部分不清楚。

  损害的形态有带状、蛇行状或不规则形,若为条片状,则一侧清楚,一侧浸润不清。若为斑块,中央有“打洞区”,其内环清楚高起,渐向外体面斜,外缘浸润而不清,呈倒碟状外观。有的损害呈红白的环状或多环状,形似靶子或徽章,称为“靶形斑”“徽章样斑”。

  4.界线类偏瘤型麻风

  本型皮肤损害有斑疹、丘疹、结节、斑块和弥漫性浸润等。损害大多似瘤型损害,数目较多,形态较小,边界不清,表面光亮,颜色为红或桔红色。分布较广泛,有对称的倾向。损害内的感觉障碍较轻,出现较迟。

  有的损害较大,中央呈“打洞区”,内缘清楚,外界浸润模糊。眉、睫、发可以脱落,常不对称。在晚期,面部的深在性弥漫性浸润也可形成“狮面”。中晚期病人黏膜充血、浸润、肿胀、淋巴结和睾丸肿大有触痛。神经受累倾向多发双侧性,较均匀一致,触之较软,畸形出现较晚且不完全对称。

  5.瘤型麻风

  本型病人对麻风杆菌缺乏免疫力,麻风杆菌经淋巴、血液散布全身。因此组织器官受侵的范围比较广泛。皮肤损害的特点是数目多,分布广泛而对称,边缘模糊不清,倾向融合,表面油腻光滑。皮肤的颜色除浅色斑外,大多由红色向红黄色、棕黄色发展。感觉障碍很轻。在较早期就有眉睫毛稀落的表现,先由眉的外侧开始脱落,以后睫毛也稀落,这是瘤型麻风的一个临床特点。麻风杆菌检查强阳性,皮肤损害有斑疹、浸润、结节及弥漫性损害等。

  说到肺炎,相信很多妈妈都大变失色,毕竟每年因为肺炎而有很多的人一病不起,这时肺炎疫苗就成了救星。那么肺炎疫苗什么时候打比较合适?肺炎疫苗有必要打吗?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这个相关问题。

  究竟肺炎疫苗全称叫什么呢?它有什么比较特别的地方吗?为什么肺炎疫苗能够降低肺炎疫苗呢?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

  肺炎疫苗为“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主要预防肺炎球菌引起的肺炎。肺炎球菌感染是在世界范围内引起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且是肺炎、脑膜炎、中耳炎的主要病因。美国有观察资料显示,估计每年有40-50万人患肺炎球菌性肺炎,病死率为5%-10%; 尽管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治疗,肺炎球菌感染仍可引起很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采用疫苗接种可望降低肺炎双球菌感染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和流感疫苗联合使用可增加免疫效果。

  肺炎球菌是世界范围内引起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且是肺炎、脑膜炎、中耳炎、菌血症等侵袭性和非侵袭性感染的重要病原体。肺炎球菌常寄生在健康人生的鼻咽部,约有40%-70%的人带菌,当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时,病菌就会乘虚而入侵入肺部,造成肺炎。肺炎球菌感染,一是来自自身带菌,当抵抗力降低时,肺炎球菌向下呼吸道侵犯引起肺炎;二是被来自带菌的别人或患者所传染,引起肺炎。近年来,由于肺炎球菌对抗生素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有的地区竟达到50%,给治疗肺炎带来了困难。

  对于接种疫苗,有着很高的评价,是有效的特异性预防措施,具有极佳的卫生经济学价值百科。

  目前普遍应用的预防肺炎链球菌疾病的疫苗主要有两类,多糖疫苗(23价多糖疫苗,适用于2岁以上适合人群)和蛋白结合疫苗(7价或13价,可用于2岁以下婴幼儿)。

  接种对象

  用于2岁以上的以下人群的接种。

  1、选择性接种

  (1)50岁及超过50岁以上者。

  (2)患有可增加肺炎球菌感染性疾病危险的慢性疾病者,如心血管疾病、肺部疾患、肝及肾脏功能受损者。

  (3)免疫缺陷病人,如脾切除者或是由镰状细胞性疾病及其它原因引起的脾功能障碍者。

  (4)患有其它慢性疾病而可能感染肺炎球菌的高危人群(如酒精滥用)及并存如糖尿病、慢性脑脊髓液渗漏、免疫抑制等因此可引起更严重的肺炎球菌病患者,或是反复发作的上呼吸道疾病,包括中耳炎、副鼻窦炎等。

  (5)何杰金氏病患者。

  2、群体接种

  (1)群体接触密切者,如寄宿学校、养老院及其它相似场所。

  (2)具有发生流行性感冒并发症高度危险者,特别是肺炎。

  (3)当疫苗中含有的某型肺炎球菌在社区人群中发生爆发流行时,社区人群为高危人群。

  3、再接种

  (1)一般无需对成年人常规再接种。

  (2)脾切除者。

  (3)10岁以下脾切除或患有镰状细胞性贫血症的儿童。

  6.未定类麻风

  本类为麻风的早期表现,是原发的,未列入五级分类中,性质不稳定,可自行消退或向其他类型转变,可自愈。皮损单纯,上有淡红斑或浅色斑,表面平无浸润,不萎缩。毳毛可脱落。皮损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清楚或部分不清楚,分布不对称,皮损可有轻度感觉障碍。一般无神经损害。

  病因

  病原菌是麻风杆菌,离体后的麻风杆菌,在夏季日光照射2~3小时即丧失其繁殖力,在60℃处理一小时或紫外线照射两小时,可丧失其活力。一般应用煮沸、高压蒸气、紫外线照射等处理即可杀死。

  麻风病人是麻风杆菌的天然宿主,麻风杆菌在病人体内分布比较广泛,主要见于皮肤、黏膜、周围神经、淋巴结、肝脾等网状内皮系统某些细胞内。在皮肤主要分布于神经末梢、巨噬细胞、平滑肌、毛带及血管壁等处。在黏膜甚为常见。

  此外骨髓、睾丸、肾上腺、眼前半部等处也是麻风杆菌容易侵犯和存在的部位,周围血液及横纹肌中也能发现少量的麻风杆菌。麻风杆菌主要通过破溃的皮肤和黏膜排出体外,其他在乳汁、泪液、精液及阴道分泌物中,也有麻风杆菌,但菌量很少。

  麻风病的传染源是未经治疗的麻风病人,其中多菌型患者皮肤黏膜含有大量麻风杆菌,是最重要的传染源。传染方式主要是直接接触传染,其次是间接接触传染。

  治疗方法

  一、化学药物

  1、氨苯矾DDS为首选药物

  开始剂量每天50mg,4周每天100mg,连续服用。每周服药6天,停药1天,连服3个月后停药2周。副作用有贫血、药疹、粒性细胞减少及肝肾功能障碍等。近年来,由于耐氨苯砜麻风菌株的出现,多主张采用联合疗法。

  2、氯苯吩嗪B633

  氯苯吩嗪B633不但可抑制麻风杆菌,且可抗Ⅱ型麻风反应。100 --200mg/日,口服。每周服药6天,停药1天。长期服用可出现皮肤红染及色素沉着。

  3、利神平RFP

  对麻风杆菌有快速杀灭作用。450~600mg/日,口服。

  二、免疫疗法

  正在研究的活卡介苗加死麻风菌的特异免疫治疗可与联合化疗同时进行。其他如转移因子、左旋咪唑等可作为辅助治疗。

  三、麻风反应的治疗

  酌情选用反应停酞咪哌酮、皮质类固醇激素、氯苯吩嗪、雷公滕、静脉封闭及抗组胺类物物等。

  四、并发症的处理

  足底慢性溃疡者,注意局部清洁,防止感染,适当休息,必要时须扩创或植皮。畸形者,加强锻炼、理疗、针灸,必要时作矫形手术。

  结语:上述的内容就是关于麻风病的相关知识了,想必大家在看完之后对这种疾病也是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于麻风病患者来说,除了要进行积极的治疗外,还要做好隔离工作,否则很容易将此疾病传染给身边的人,这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