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健康观察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智能医药冷链物流助力优质医疗资源均等化

时间:2018-12-25 16:26:57  阅读:310593+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就医疗领域“放管服”改革主要举措和医疗机构电子化注册管理改革进展举行发布会(图片来源于网络)

  今年6月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在医疗领域“放管服”改革方面,近一年来推出一批简政放权举措。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发出《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医疗机构、医师审批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改革完善医疗机构、医师审批工作,并再次强调医疗机构可以委托独立设置的医学检验实验室、病理诊断中心提供医学检验、病理诊断等服务。

  医改涉及方面很多,医院、医保、患者、医生等各方利益都要兼顾,选择看似不起眼的第三方医学检验中心,似乎很难理解。每个医院都有自己的检验科,那么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在西安市第九医院检验科主任来艳君看来,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与医院检验科在新的医改形势下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是必不可少的共生存在。来艳君表示,医院将一些存在检测需求,但标本量少、开展成本较高且特殊非急诊检验项目,与第三方检验机构进行合作,达到资源的共享、互相补充的目的,让患者享受到更为便捷的服务,同时又为临床的诊疗提供很大的帮助。

  医生正在对标本进行检测(图片来源于网络)

  两者虽在服务对象上有交集,但功能上有“不冲突”的差异。公立医院体现公益性,继续承担基本医疗,而第三方医检作为现有医疗体系的补充部分,围绕城乡协同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主要服务对象定位在基层和特需服务部分,在减少中小医疗机构自身设备和人员投入的同时,推动检验检查质量同质化,促进结果共享互认。

  大到控制大医院的过渡检查,医疗费用支出,小到县级医院没钱购买设备无力开展诊疗、甚至转诊过程中上级医院以下级医院拍片不清晰要求患者掏钱重新检查的细节……作为现有医疗体系的补充部分,第三方医学检验中心贯穿了医改的很多方面。总体来说,第三方医检能让医改在现阶段以最小的空间换取最大的获得感。

  就拿基层来说,对于一些地方基层医院,由于规模小,国家和地方财政资金投入少,检验人手、技术和检验设备都有限,医院出于经营成本和风险的考虑都较难开展,这时,寻求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则可以有效规避医院在实验室设备、软件、人员等方面的高额投资,也极大地提高对病症的诊断精确度。同时,一些大型连锁型第三方医学检验中心的存在也能提高基层医疗接诊能力,即使患者转诊,也能在转入上级医院的同时保证原有医学检验资料的精准性,省下一笔重复检查的费用,客观上也保证了患者的切身利益。

  但我们的国情是人口多,面积大,人口分布广,基层的医疗卫生机构分布广、且零散,标本运送问题一直制约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在基层市场的发展。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检验科副主任检验技师张磊认为,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如果能解决常规项目标本运输等难题,把服务下沉于基层,那么将是非常好的方向。而只有利用各自优势,各司其职,才能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均等化,真正将实惠落在老百姓头上。

  但基层标本运输的质量和效率等问题,始终制约着第三方医检在基层板块的业务拓展。据《第三方医学检验现状与发展》数据显示,发达国家独立医学实验室70%的样本是通过第三方物流进行,但国内的实验室样本主要还是由自身负责,如第三方医检四大巨头金域、迪安、艾迪康、达安等都建有自己的冷链物流团队。

  而调研显示,第三方医检在标本采集及运输方面大多存在以下四方面问题:

  1. 大量兼职人员难以达成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在人员构成方面,第三方医检的自建物流团队只有10%左右为全职人员,剩下的90%均为兼职人员,而兼职人员在操作技能与工作经验方面都会相对欠缺,可能会由于不当的操作影响标本质量。

  2. 行业系统对接率低于5%

  由于医院内部网络不对外开放,或有限开放;同时开放一个系统的接口费用有时需要8万,甚至更多, 第三方实验室很少能与医院的LIS系统对接,行业整体对接率低于5%。

  双输单样式示例

  3. “双输单”效率低下,成本难以控制

  在输单模式上,各实验室普遍遵循双输单模式,即由第三医检机构物流人员将医院的医院检验项目汇总表誊抄至检验机构的样品接收单,这样不仅增加了成本支出,同时通过人工誊抄难免会出现手误,进而影响标本安全性。总体来说,双输单在时间成本及运营效率上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4. 多数标本箱无温控系统

  对标本未做保护处理,或是以塑料袋简单包装处理,并不能保证标本的质量安全。血液标本在运输过程中对温度、平稳性有及其严格的要求。如果遇上颠簸,未做保护的标本被剧烈摇晃后,可能使红细胞发生机械性破坏而导致标本溶血。而血液标本短期存储温度一般在2~8℃,如果遇上严寒或是酷热天气,无温控系统调节的标本可能会受到极大破坏,无法保证标本质量。

  同时,由于我国人口多、面积大,冷链物流成本投入巨大。总体来看,相比较欧美发达国家,国内医药冷链物流的成本偏高,占销售总成本的12%,这个数据是美国的4倍。其中,医药冷链物流中的设施建设费用、电费、检测费等成本都高企不下,一直制约着该行业的发展速度。

  在中国医改大环境下,第三方医学检验市场的蓬勃发展,给医疗冷链物流产业发展带来了绝佳的发展机会。如何整合医疗冷链物流资源,更好的为基层医疗机构赋能,实现专业、高标准的冷链运输是该产业存在的另一个机遇。

  智能物联网温控运输管理系统(i-TMS)对标本进行全程监测

  部分企业开始探索利用“互联网+专业医药冷链物流”结合的形式,切入基层医疗服务市场,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医学送检及相关服务,解决基层标本运输等问题。例如通过利用自身的AI智能识别系统,将单个录入加审核时间缩短为双输单模式1/10的时间,大大提升了双输单的效率,同时,AI识别录单直接对医院检验项目汇总表进行扫描识别,既节省了成本又降低了由于人工誊抄可能造成的标本安全风险。智能物联网温控运输管理系统(i-TMS)对标本进行全程监测,每间隔一定分钟数(如5到10分钟)进行一次信息采集、实时传输,包括时间、定位、温度、湿度等指标,使整个过程可视、可控、可追溯,最大化保证标本的质量安全。

  安全有效的标本是提供准确检验结果的基础,而准确的检验结果才能为疾病的筛查、诊断、治疗监测预后评估等提供可靠的依据,有助于临床医生制定有效的、个体化治疗方案,给予患者更好的医疗护理和有效的疾病管理措施,从而使患者的临床获益最大化。所以无论是医药冷链物流企业还是第三方医检机构都需要加强监管和行业自律,才能为百姓带来实惠。

  健康中国不是一个口号,也不是一串数字。建设健康中国,不仅要靠医疗卫生服务的“小处方”,更要靠社会整体联动的“大处方”。只有通过多方力量的共同参与,满足老百姓的基本愿望,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好病,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均等化,才能迎来共赢发展的局面。